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点
医用监护仪是各类医用电子仪器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种,它通常被配置于医院的CCU、ICU病房和手术室、抢救室及其它一些需要长时间的监测病人生理参数的场合。它既可单独使用,也可与其它监护仪及中央监护仪一起联网构成监护系统。
  早期的监护仪由于技术的限制,只能对模拟心电信号进行显示、报警和记录,功能比较单一,实用性较差。然而,近二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,监护仪无论在功能上还是操作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现代监护仪不仅实现了同时监测多种生理参数,而且实现了信号采集、分析、处理和控制的智能化。它使医生能更全面、及时、准确的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,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应急处理提供重要依据。
现代医用监护仪可用以下框图来概括,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:信号采集,模拟处理、数字处理、信息输出。这四部分的功能可以简要描述如下:
1.信号采集:通过电极和传感器拾取人体生理参数信号,并将光、压力等其它信号转化为电信号。
2.模拟处理:通过模拟电路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阻抗匹配、过滤、放大等处理。
3.数字处理:这一部分是现代监护仪的的核心部分,主要由模数转换器、微处理机、存储器等组成。其中由模数转换器把人体生理参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,由存储器存储操作程序、设置信息和临时数据(如波形、文字、趋势等),微处理机则接收来自控制面板的控制信息,执行程序,对数字信号进行运算、分析和存储,并控制输出,同时协调、检测整机各个部分的工作。
4.信息输出:显示波形、文字、图形,启动报警和打印记录。
与早期监护仪相比,现代监护仪的监测功能已从心电监护扩展到血压、呼吸、脉搏、体温、血氧饱和度、心输出向量、pH值等多种生理参数的测量。信息输出的内容也从单一的波形显示转变为波形、数据、字符、图形相结合;既可实时、连续监测,又能冻结、记忆、回放;即可显示单次测量的数据和波形,又能进行特定时间段的趋势统计;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,软、硬件的配合使用,建立在一定的数理模型基础上,